香港
电话:00852-68777889
邮箱:info@evercarrier.com
上海
据新华社电 12月13日是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15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12月13日,古城南京。阴沉萧索的冬日街头,老老少少的普通市民或着黑衣肃立、或在胸前佩起象征和平的紫金草,再次以国家之名,祭奠78年前在这座城市死难的大屠杀同胞。
上午10时,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半降的国旗下,镌刻着遇难者姓名的哭墙,无声地控诉着日本军国主义的累累罪行。
10时01分,凄厉的警报再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划破长空。这一刻,车船止行、行人驻足,公共场所的人们放下手头工作矗立默哀。
从各地赶来,聚集在各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的群众,也纷纷自发组织悼念,寄托哀思。
去年2月27日,我国立法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恰逢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特殊时刻,国人再次为死难者举行公祭,以庄严肃穆的仪式,祭奠78年前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万无辜同胞。
据统计,首个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已经有1000多万人次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参观人数的跳跃式增长,是国家公祭日效应的明显体现。这表明,公祭日的设立深得民心,高规格的公祭仪式产生了极强的正能量,促民众回溯历史、不忘屈辱。
当晚,纪念馆祭场还举行了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灵暨烛光祭活动。这是自2009年起,连续7年邀请国内外爱好和平的人士一起悼念遇难同胞。
“只要活着,就一直作证!”
13日举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气氛庄严,上万名胸前佩戴白花的各界代表整齐肃立,只在阵列的最前方,放置了两排座椅。
夏淑琴、李高山、余昌祥、阮定东、岑洪桂、濮业良……仪式即将开始前,17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家人和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进场,坐了下来。
78岁的阮定东是第二次参加国家公祭仪式。去年他的孙子与幸存者夏淑琴一起,与习近平总书记共同揭幕公祭鼎。“今天是我的女儿和孙女陪着我,一大早就来了。”阮定东说,1937年12月,南京被日军侵占时,他才7个月大。爷爷阮家田抱着他想回六合老家,逃难中爷爷被日本兵刺成重伤,但还是抱着他艰难地爬上一条小船过了江。没几天爷爷伤重去世,阮定东死里逃生。
对年近九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而言,随着12月13日临近,她的心情愈发沉重。78年前的这个日子,南京城破,本应安享天伦之乐的幸福一家9口人,转眼间便只剩下她和妹妹。在公祭仪式上,老人不停地抹泪,一言不发。
或许没有人比89岁高龄的李高山心情更加复杂。他既是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老战士,又是幸存者代表。“是国家层面的悼念,是铭记历史的举动,今天我们也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老人告诉记者,他去年脑中风,但很幸运还能走路,还能来到公祭仪式上。“只要我能活着,我就一直要作证。”
93岁的濮业良是当天参加仪式年龄最大的幸存者,老人用不太清晰的口齿对记者说:“今天的纪念活动很隆重,显示国家对这段历史的重视,要铭记国难。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我十分欣慰,这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和平应当珍爱。”
据纪念馆统计,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100多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2014年1月至今,已有40多位幸存者陆续离世。 (据新华社)
国际海运|国际空运|国际铁运|拖车内装|报关报检|进口清关|送货到门
诚邀您关注我司微信公众号:ECG_SHA 或 搜索 恒承国际货运
电话:021-61492579
24小时客服热线:400-676-2579(免费) 欢迎您的咨询